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

So what's the contribution of your study...

清楚記得,在我剛考上碩班時,在正式入學前,我參加了一場國內的語言學研討會,擔任聽眾。會場中有許許多多我當時即將求教的老師們,以及台灣語言學界舉足輕重的重要學者們,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同我一樣的毛頭小子,都沒真正進入研究領域的大學畢業生,還有剛剛在研究領域打轉的碩博士生。發表研究的講者不單單是師字輩的學者而已,也不乏碩博士生。
我印象深刻的是,往往生字輩的年輕學者上台發表後,一到了討論時間,師字輩的絲毫不客氣地開始挑三揀四,把學生的研究批評地幾乎一無是處。「你這個研究的貢獻是什麼?」那些生字輩的人站在上面什麼話也說不出來,只能呆站在那邊讓老師們提點。
「研究的貢獻」在我當時聽來,是個很難以理解的問題,也不知應該怎麼清楚地找到問題的答案。於是,碩士班開始,我變不斷地想要學得,該如何知道怎麼樣的研究會是有貢獻的。其實,到目前為止,我也無法具體地說出怎麼樣的研究是有貢獻的,反而,我越發不喜歡這樣的問題,而且更認為這樣的問題,往往都是找不到問題問卻又想問問題的人所提出來的,或者是根本就不懂你的研究的人所提出來的。之前,我對於這樣的問題相當反感,漸漸地,現在我不會有太多負面的情緒或想法,雖然我還是不喜歡這樣的問題。
從碩班以來,我一直跟著老師從事兒童語言發展的研究,我們的研究,需要投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蒐集和整理語料,整理好了語料後,才能慢慢去討論重要的問題。因為必須付出的時間相當龐大,而短時間所能夠獲取的語料卻相當有限,能夠看到和探討的現象也有限。相較於其他學科,我們所能夠做到的並不是極大量的結果和量化的趨勢,我們關注的是,每個真正語言使用者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語言現象,當中有大多數會是顯著的趨勢,而也有少數不顯著的特殊實例,而這些特殊實例,也有助於對於趨勢的部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。
儘管如此,還是會有人會問,這樣的研究能有什麼樣的貢獻?當然我心裡面的答案永遠都是,「隔行如隔山,不了解的領域所做出來的研究,要怎麼斷定有怎麼樣的貢獻。」但實際上我都會說,「要看得出我們研究的貢獻要相當長的時間,但是我們最立即的貢獻就是,我們的研究方法讓父母和小還有固定的時間可以好好互動。」也許這樣的答案不是很多人都真得懂,最近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,支持了我們這樣很簡單的貢獻。他們指出,兒童節目無助兒童的智力發展,也無助於他們的語言能力,要真得增加兒童的智力和語言能力,必需要父母常常陪伴他們從事互動式的活動,閱讀活動,拼圖遊戲,甚至於簡單的語言互動。
我們的研究對一般大眾也許沒有直接的正面貢獻,但是如果有人希望能在繁忙的生活中,找出一些時間和小孩們互動,可是卻苦無時間的話,歡迎自願加入我們的研究吧!

沒有留言: